发布日期:2025-10-12 05:46 点击次数:88
这两年大家谈论楼市,总有一种“冷风直吹”的感觉。一个最直观的现象,就是无论是动辄上亿的豪宅,还是普通人咬牙贷款买下的期房,都在市场里遇到了各自的尴尬:前者无人问津,后者价格跳水。楼市的“冰与火”,正在同一个时间里同时上演。
一、上海豪宅三次流拍:腰斩也没人要
先来看上海的故事。
9月25日,阿里资产平台上架了一栋始建于1924年的百年老洋房。这栋房子不仅是上海市文化保护建筑,还曾是多位名人的居所,电视剧《三十而已》《安家》都曾在此取景。起拍价被压到8299万元,相较最初的1.5亿元几乎腰斩,但结果依旧是——无人报名,流拍。
这已经是该房的第三次流拍。
首拍:1.5亿 → 无人报名 二拍:9600万 → 无人报名 三拍:8299万 → 依旧无人报名展开剩余83%原因其实很现实:这栋老洋房有租约,租到2029年,每月租金6.75万元,折算下来一年也就70万。换句话说,即使花8299万拍下这房子,至少需要100年才能收回成本。这笔买卖,谁会愿意接盘?
不仅是上海,全国范围内的高端豪宅拍卖,都在遭遇冷场。
9月2日,杭州西湖边一栋独栋别墅,起拍价1.2亿,无人报名。 8月29日,北京一处四合院,起拍价2.2亿,被标注为“清代中堂大人宅邸”,也就是相当于“总理府”级别的房产,结果同样流拍。可以说,豪宅市场的最大问题,不是价格,而是流动性。即便价格打了对折,有钱人依旧不愿意接盘。毕竟,他们要么躺平,要么干脆把钱转移到海外。王思聪卖掉上海房子、传出定居日本的新闻,就是这种趋势的一个缩影。
二、普通业主的无奈:买贵了20万,谁来负责?
豪宅没人要,但“韭菜的房子”又是怎样呢?来看看陕西西安的案例。
小丽是一位工薪阶层,今年7月底,她在西咸新区的保利云谷合著楼盘买了一套期房,总价约200万,首付111万,贷款90万。买的时候,她心里踏实:央企保利,品牌大开发商,应该不会有问题。
然而,仅仅两个月后,她发现同楼栋相似户型的房源,居然比她便宜了13万。车位价格还便宜了4万,再加上老带新的奖励,总共差价接近20万。
对于月薪几千、背着房贷的工薪阶层来说,这样的落差几乎是当头一棒。小丽感到愤怒和无助,但开发商的解释却很冷漠:这是“工抵房”。
所谓工抵房,就是开发商用房子抵给施工方或材料方,再由对方转卖。但不少业主质疑,这只是降价的借口。因为他们多次要求开发商出示相关合同,却一直被拒绝。最终,大家只能无奈维权。
另一位业主王亮也有类似遭遇。他说自己5月份买房时,比备案价低7%,现在工抵房的价格已经比备案价低了25%。短短四个月,房价跌去了十几个点,业主损失动辄几十万。
据媒体报道,目前在这个楼盘里,已有二三十户业主维权。差价最大的户型,和刚开盘时相比,价格缩水达到40万元,几乎相当于20%的跌幅。
要知道,小丽他们买的房子,位置还在西咸新区。这个“新区”的标签,本身就意味着风险。有人总结:凡是名字里带“新区”的地方,房价跌得比核心区更狠。 网上甚至有视频显示,西咸新区的房价,相较高点已经腰斩,跌幅甚至超过60%。
三、货币宽松真的能救楼市吗?
在楼市持续下行的背景下,不少专家依旧抱着“长期必涨”的逻辑。比如曾推动住房市场化的老资格人物孟晓苏,就反复强调:
短期看供求,中期看地价,长期看发钞。 房价一定会涨,因为货币还会继续印。 老百姓要恢复信心,就必须让房价“涨起来”。这种论调并不新鲜。回头看,80年代北京四合院几千块就能买下,现在动辄几千万,的确是货币增发推高资产价格的结果。美国、日本的经验,也证明了长期看房价往往跟着货币走。
但问题在于,今天的情况有了很大不同。
虽然M2仍保持8%-9%的高速增长,但老百姓并没有感受到“钱多”。因为货币的流动性,卡在了金融体系和国央企手里。资金空转,流不到实体经济,更流不到普通人手里。就像有网友调侃的:政府在放水,可是韭菜连碗都没接到。
这也意味着,即便继续印钞,如果不能改变分配机制,让钱真正滴灌到普通购房者和消费端,那么楼市的信心很难恢复。只靠“长期看涨”的口号,未必能阻止楼市的下行趋势。
四、豪宅与刚需,谁更难?
其实,豪宅和普通人买的房子,问题虽然不同,但背后的逻辑却是相通的:
豪宅:流动性差,即使腰斩也没人接盘。 刚需房:买贵了,立刻面临资产缩水,背负沉重债务。无论是豪宅还是刚需,都在证明一个现实:楼市已经失去了“只涨不跌”的神话。
过去,人们买房总觉得“买早就赚”,现在则担心“买早就亏”。这种心理的转变,比任何政策信号都要更可怕。一旦信心丧失,市场就进入了下行的惯性循环。
五、结语:楼市的寒意,才刚开始?
豪宅流拍,刚需踩坑。故事听起来荒诞,但却是当下楼市的真实写照。
对于开发商来说,现金流才是生死线,即使是央企保利,也不得不降价卖房。对于普通业主来说,买房不再是“稳妥投资”,而是可能让家庭背上几十年债务的风险。
未来房价会不会反弹?也许会。但问题是:谁还愿意在寒风中第一个站出来?
楼市的寒意,可能才刚刚开始。
发布于:云南省上一篇:北交所新增受理凯达重工IPO申请
下一篇:没有了
Powered by 押大小单双正规app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